英国人打进伊朗6球还撞伤守门员,世界杯成战场!到底什么仇什么怨?

英国人打进伊朗6球还撞伤守门员,世界杯成战场!到底什么仇什么怨?

但进入近代后,风水轮流转。尤其是19世纪工业革命后,随着东西方实力的拉开,落后的伊朗人屡屡被西方列强击败,昔日的波斯帝国也因此灰飞烟灭。

而当时实力最强的列强就是英国,恰恰也是侵略伊朗最多的国家,前后居然达到六次之多。

第一次是19世纪初的伊俄战争,伊朗第一次被英国戏耍。

1801年,英国与伊朗签署了条约,规定只要伊朗答应不允许其他国家通过伊朗攻击印度,英国就为伊朗提供必要的军事保护和资金援助。然而,1804年第一次俄伊战争爆发后,伊朗根本不是沙俄的对手,而英国人却没有履约,不光见死不救,还暗中与俄国勾结,从中渔利。伊朗因此吃了大亏,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。

第二次是1823年后,伊朗又被英国坑惨。

沙皇俄国和伊朗又爆发第二次战争,英国再次无视伊朗的求援。伊朗无奈割让土地,臣服沙俄。在沙俄的支持下,伊朗向东抢占今天的阿富汗地区,作为自己对俄称臣的弥补。但因为在英国看来,这威胁了印度殖民地的安全,英国又以武力逼迫伊朗退兵。而此时的沙俄也不敢公开支持伊朗,伊朗无奈下令撤兵,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
第三次是1856年后,英国变本加厉。

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,大获全胜的英法联军顺带入侵伊朗,要求伊朗承认阿富汗独立。至此,伊朗不但失去了强国地位,从此也不再是独立主权国家,正式沦为半殖民地。

此后,英国通过威逼利诱等手段,迫使伊朗接受了条件苛刻的贷款,并以此掌控了伊朗不少要害部门,伊朗几乎被英、俄分割。

第四次(1905年-1911年),伊朗试图自救的革命被镇压。

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,伊朗开始倾向资产阶级革命,由开明士绅、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上层宗教人士发动的君主立宪活动加强。在俄国1905年革命的影响下,同年12月德黑兰、大不里士、设拉子等城市爆发了由教士领导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和罢工。伊朗群众要求召开议会,制定宪法,斗争持续8个月。

1906年8月,国王穆扎法尔丁·沙在革命群众的压力下,被迫同意召开第一届议会,并把王权移交给王子穆罕默德·阿里(1907~1909在位)。同年,议会通过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宪法,新政府成立。由此,伊朗走向了现代化之路,国家有了希望。

但就在不久后的1909年,英、俄两国联合军事干涉伊朗革命,企图继续殖民伊朗。1911年7月,新王穆罕默德·阿里依靠沙皇俄国的帮助,在里海东南沿岸登陆复辟,在土库曼部落酋长支持下招募3万多人向德黑兰进军,但被革命的费达依部队和伊朗政府军击溃。

此时,英国和俄国又分别派军队侵入伊朗南部和北部,镇压革命力量。伊朗反动派借此机会在德黑兰发动政变,于1911年12月派兵占领议会大厦,恢复了卡扎尔王朝的专制统治。伊朗这次自救的革命就此失败,继续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挣扎。

第五次是(1915年-1921年),也就是一战期间。

1915年,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二年,英国和沙俄达成了“君士坦丁堡协定”,意在战后瓜分伊朗。不过在1917年11月,英俄联军正在伊朗境内与奥斯曼土耳其作战时,俄国内爆发了“十月革命”,新生的苏俄与德国媾和后退出了一战。这样英国军队抢占了伊朗北部原属沙俄的地盘,英国把手伸到了南高加索。

英国的侵略行径遭到了伊朗人民的强烈反对,要求英国军队撤离伊朗,停止不平等协定。碍于国际舆论,英国答应了一些条件,但仍然拒不撤军。

1918年10月,奥斯曼土耳其军队退出伊朗,英国再无继续在伊朗驻军的借口。但狡猾的英国人与亲英的伊朗首相订立了“德黑兰协定”,于是,英国的军事、财政顾问团仍在伊朗,还在伊朗修建铁路来掠夺资源。如此行为,实际上是英国独家占有伊朗的利益。

英国更加蛮横,百般阻挠伊朗出席1919年的“巴黎和会”,导致伊朗反英浪潮一浪高过一浪,国王与反英势力一起推翻亲英内阁,新成立的中立派内阁废除所有英伊协定。

为此,英国决定以武力推翻伊朗中立派内阁。这次,他们派出的打手是伊朗最精锐的波斯哥萨克骑兵近卫团。

1921年2月,在英国主使下,哥萨克骑兵近卫团推翻了伊朗国王,新的亲英首相上台,而团长礼萨·汗被任命为伊朗武装力量最高领导人。1925年,礼萨·汗逼近国王退位,自己坐上了王位,建立了巴列维王朝。并在英国和苏俄之间玩起了平衡之术,还想利用第三国制衡英、苏。

之后,礼萨·汗于1935年将国名改为伊朗,意思是“雅利安人的国家”(伊朗人认为自己就是高贵的雅利安人),从中可以看出礼萨·汗富国强兵、恢复祖上光荣的梦想。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,伊朗这一时期和自称雅利安人后裔的纳粹德国交好,而英国此时恰恰在与德国人作战!

第六次是二战期间,伊朗再次被外国军队占领。

1939年9月,二战打响,伊朗宣布中立。但国内还有不少德国顾问和侨民。1941年后苏德战争爆发,英国借此报复伊朗,鼓动苏联出兵占领伊朗。苏联并没有如此,只和英国一起要求伊朗驱逐国内的德国人。礼萨·汗刚开始以“中立”为借口拒绝,但随着形势发展,不得不把德国人驱离。

可是为时已晚。苏联和英国的军队从南北攻入伊朗,击溃了伊朗武装。英国逼迫礼萨·汗退位,王储巴列维继位。下台的礼萨·汗被英国放逐两次,最终死于南非。显然,在伊朗人民看来,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古国,英国侵略伊朗、国王被放逐而死,是完全无法接受的。

战后,美英苏等外国军队陆续从伊朗撤军,伊朗借机逐步收回了国家主权,并通过石油国有化等措施强大起来。与此同时,伊朗人对投靠外国列强的巴列维王朝也越来越不满。1979年,美国、英国扶持的巴列维王朝终于在抗议的浪潮中垮台,伊朗改为共和国,并与美国断交,从此走上了与西方对抗的道路。

现在,由于历史上的长期冲突和现实中的恩怨,伊朗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一直不好,新仇老恨延续到今天,两国争端到今天都不断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伊朗球员自然无法心平气和的和英国人比赛,也就出现了即使实力不济、守门员满脸是血,伊朗人也要拼死不下场,最后只能由担架抬出去的惨烈一幕。

躺在担架上仰天长叹的背后,他们是从心里不爽英国这些仇人啊!

·END·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